欧洲游记:博洛尼亚印象 Bologna

博洛尼亚(Bologna)是意大利北部艾米利亚-罗马涅(Emilia-Romagna)大区的首府,也是该地区最大的城市。早在公元前九世纪起已经有人类在此定居,属于比古罗马文明更早的伊特鲁里亚文明(Etruscan Civilization)圈的一部分,中世纪后属于罗马教皇势力范围。

从佛罗伦萨到博洛尼亚大约100公里,乘Regional普快列车需要一个半小时,我在车站大厅买好了车票,然后没有等多久就上了火车。

火车开出佛罗伦萨城区不久就钻入了隧道,然后就一直在隧道里跑着,一路上几乎见不到田野,没想到穿越亚平宁山脉的铁路竟然完全是开凿了山洞修成的。

列车到达了博洛尼亚车站也还是停靠在地下的站台上,我感觉就像是坐了一趟地铁一样,从下面很深的站台搭电梯上到地面。

意大利各城市的火车站都修建的在市区内部,即使是高铁列车也是尽量利用这些原有的车站,这样做非常方便民众出行。傍晚从车站出来一路步行到市中心的旅店只需20分钟,秋冬时节走着走着天色就暗了下来,博洛尼亚刚好在庆祝本地一个节日,市中心的商业区里十分热闹。

市中心的Piazza Maggiore大广场上正在举行一场露天大型音乐会,灯光闪烁人声鼎沸。

我住的旅店位于市中心一栋老居民楼里,下面是繁华的商业街。旅店的女主人祖上有少量华人血统见到我这个中国人非常热情好客,她完全不懂中文但英文很是流利。

清早我被窗外教堂的钟声吵醒,在意大利的城市里,早上总会听到教堂早祷的钟声。

博洛尼亚位处意大利亚平宁半岛与欧洲大陆的交汇处,这里是一个各种文明交叉的十字路口。

四世纪后西罗马帝国陷落,这一地区屡遭哥特人洗劫,东罗马拜占庭帝国无法抵御哥特人的入侵。

正是在这个动荡的年代里基督教开始迅速传播,博洛尼亚天主教区成立,大主教佩特罗尼乌斯(Petronius)率领众人重建了被毁的城镇,并建造了首座圣史蒂芬大教堂(Basilica of Saint Stephen)。

公元八世纪初博洛尼亚被北部崛起的伦巴第王国占领和吞并,这个世纪末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大帝(Charlemagne)应罗马教皇利奥三世(Pope Leo III)的邀请出兵推翻了伦巴第王国,并将罗马周边的土地赠与教皇成立了拥有世俗主权的教皇国,博洛尼亚被并入法兰克帝国。

博洛尼亚在法兰克的加洛林王朝统治下形势开始趋于稳定,经济、文化开始繁荣,1088年出现了世界上第一所大学——博洛尼亚大学(University of Bologna),这所学校培养了不少名人。

公元九世纪时法兰克帝国解体成为东、西、中三部分,教皇国以北的意大利领土一直属于东法兰克帝国势力范围,直至十世纪晚期过渡到神圣罗马帝国。

在漫长的中世纪,法兰克帝国向神圣罗马帝国转换过程中都离不开天主教会的支持,神罗皇帝依靠教皇加冕,日耳曼贵族普遍缺乏文化无法有效实施行政管理,历代君王必须聘用谙熟古罗马法律的主教们负责行政事务,所以神罗帝国的许多领主都是天主教的大主教。

不过也正因如此帝国君王也常插手教会的主教人选,这无疑是侵害了教皇的权力,这种相爱相杀的关系导致双方不断发生冲突。在教皇的策动之下,后来托斯卡纳、艾米利亚-罗马涅、米兰等地都脱离了神罗的版图,分裂成无数小的城邦共和国。

博洛尼亚城内如今仍然有许多古老的高塔,如此多的军事堡垒也反映出中世纪中叶这一地区的动荡局势,拥护帝国与拥护教皇的两拨人经常兵戎相见。

从十二世纪到十五世纪,博洛尼亚没有佛罗伦萨那样幸运,挣扎、抵御了许久却始终无法摆脱教皇的控制。这座城市曾经拥有多达96座修道院,意大利无一城市能与之相比,可见天主教对当地的影响之巨。

教会强大的保守势力拖慢了博洛尼亚城市的发展进程,这反倒使这座城市保持了更多的中世纪风貌,使老城看起来更加的古老和富有韵味,即使是经历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洗礼也未能改变这座城市的容颜。

佛罗伦萨城市的主色调是黄色,而博洛尼亚城市的主色调则是红色,除了中世纪的房子基本都是红砖建筑外,这里还是意大利的大本营,一个插满了红旗的地方。

佛罗伦萨城市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大量的“骑楼”式建筑,很像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福建、广东、海南的那种前廊,只是更加的高大和漂亮。据说遍布全城的骑楼门廊加起来的总长度高达45公里,下雨天出行完全不必打伞。

接下去我将在这里停留几天,去仔细逛一下这座城市,未完再续……..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